2022第三期

“在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如何站在時代高度,將企業發展與國家期望、社會需要緊密結合起來,這是通威今后發展道路上將持續回應的問題。”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
通威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在碳中和大背景下,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作為碳中和目標實現的主力軍,如何持續健康發展,受到各方強烈關注。近日來,在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的統籌下,CCTV-2財經頻道、《中華工商時報》、《成都日報》等央級、地方權威媒體紛紛聚焦通威發展業績及新能源產業鏈,展現通威強勁的發展實力和綠色發展成果。
CCTV-2財經頻道:再次聚焦通威 解析光伏產業鏈發展
2月28日,CCTV-2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播出《光伏產業鏈調查》專題報道。央視記者就光伏產業如何降本增效、強化協同等熱點問題,采訪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
CCTV-2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欄目播出光伏產業畫面
央視報道指出,光伏產業鏈按先后大致可分為硅料、硅片、電池片及組件四個環節,最末端為發電系統。目前,通威已形成了完整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對于光伏產業鏈下游企業如何降本增效,劉漢元主席接受采訪時表示,在電池片環節,我們鼓勵團隊把這個環節的技術研發、產品性能、成本做到更好,能夠為組件生產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針對光伏行業健康發展,劉漢元主席表示,通威一直倡導行業專業分工,優勢互補,這樣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商業生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錯位競爭,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和無差異化地競爭。這也是100多年工業革命以來,分工理論實踐的結果。如果能夠形成這樣一種總體態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發達國家能源轉型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之間互相能夠結伴同行,走得更健康、更堅實,帶給國際能源轉型更多的支撐。
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產業受到廣泛的關注,并不斷迎來行業利好政策。去年以來,CCTV-2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正點財經》《經濟半小時》等欄目已連續5次采訪播出《光伏產業鏈觀察》《光伏行業調查》《農村里的“光”生意》等專題新聞,聚焦中國光伏發展速度和通威新能源產業發展實力。
《中華工商時報》:通威為鄉村振興探尋“光伏”路徑
《中華工商時報》聚焦通威推出專題報道,報道通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鋪就光伏參與鄉村振興“坦途”、產業“造血”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 ,全面解析了通威40年綠色發展之路,報道特別聚焦了通威“漁光小鎮”,并指出,通威緊跟國家政策節拍,與鄉村振興戰略同頻共振,賦能升級“漁光一體”基地,將其打造為集新漁業、新能源、新農村為一體的三新產業園,并輻射周邊,形成三產融合的產業集群——“漁光小鎮”。一產方面,發展漁業養殖需要養殖工人,為當地農民提供就近工作機會,實現農民到工人的轉換;二產方面,光伏發電將不斷產出綠色清潔能源,為當地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三產方面,因地制宜,打造鄉村美學文化地標典范,引領鄉村旅游發展,有力助推鄉村振興。
報道還關注通威將光伏發電與當地實際情況結合,因地制宜,在可利用的養殖水面上,搭建光伏輸出清潔能源,水下產出綠色安全水產品,在山區、坡地等土地建設“農光/牧光一體”項目,以實現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三豐收。報道指出“這并不是一條好走的道路?!蓖ㄍ七M的光伏扶貧項目都位于較為偏遠的地區,交通不便。為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生態發展扶貧和清潔能源建設扶貧的新路徑,通威打造光伏扶貧創新模式,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使光伏產業扶貧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實現讓貧困戶月月有收入、年年有經濟來源,真正解決了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發展問題。
通威太陽能智能制造車間
《成都日報》:創成股歷史最佳業績 通威股份2021年凈利超80億元
2月14日,通威股份披露業績快報,2021年營收為666.02億元,同比增長50.68%;歸母凈利潤82.03億元,同比增長127.35%。2021年,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長,高純晶硅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價格同比大幅提升,公司高純晶硅產能持續滿負荷運行,全年實現銷量10.77萬噸,同比增長24%,盈利大幅提升。同時,公司太陽能電池及飼料等業務板塊穩健經營,維持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成都日報》報道指出,通威股份80億元的盈利,也創造了成都上市公司歷史最佳業績紀錄。近日,通威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項目名列《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2年重大項目名單》,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位于成都市金堂縣淮口鎮,作為四川省重大投資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預計新增產值約700億元,年稅收約20億元。 2021年5月28日,通威太陽能金堂基地一期項目第一片電池片順利下線,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工藝設備最先進、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電池片生產基地正式投產。通威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投資規模大、帶動效益強,將快速聚集上下游配套企業,助力成都東部新區打造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產業支撐,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同時項目將加快推動“成都造”清潔能源產品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發揮成都中歐班列物流運輸優勢,在蓉建設輻射中國西部地區和面向歐洲市場的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生產基地,融入全球光伏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