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三期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新興行業層出不窮,長江后浪推前浪,無數明星企業折戟商場……聚焦綠色發展的通威則從中脫穎而出,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從深耕傳統農業到步入光伏發展快車道,通威用實力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許多人贊賞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有前瞻性眼光,抓住了產業發展機會,劉漢元主席表示:“不同發展時期,有著不同社會需求。通威的兩次選擇,都是當時社會最大的需求之一”。近日,每日經濟新聞、《中國經營報》、封面新聞等權威媒體紛紛聚焦通威科技創新,解讀通威作為全球光伏行業領先企業的信心和實力。
通威高效組件智能制造生產線
馮書遐 /文
成為領航人
以技術創新推動行業變革
41年來,劉漢元主席帶領通威踐行綠色發展,穿越行業周期,實現了水產飼料、高純晶硅、高效電池的三項全球領先。2022年,通威更是乘風而上,最高市值突破3000億,成為全球首家營收破千億光伏公司,代表民營企業實力站上世界舞臺。
封面新聞題為《劉漢元主席:成為追光者 領航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經濟影響力人物》一文中寫道,劉漢元主席其實是一個電子技術愛好者,他曾看到很長時間內中國的核心材料發展有所局限,對于整個光伏產業鏈,多晶硅既是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也是光伏最核心的原料。在北大經管學院讀DBA工商管理博士時,劉漢元主席開始研究各種新能源話題,“深入研究下去,覺得光伏可能是人類未來賴以可持續發展的主流可再生能源”。
高純晶硅產品表金屬分析制樣
此后,劉漢元主席帶領通威聚焦新能源發展,堅持創新引領,經歷十余年的磨礪,從一名初出茅廬的挑戰者,成為全球光伏行業的領航人。以通威旗下永祥股份為例,在國內光伏產業艱難發展的2010年—2015年,永祥股份通過四次技術變革,硅料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永祥股份的技改成功,不僅讓其躋身全球多晶硅企業第一梯隊,更帶領了樂山地區多晶硅企業的復蘇。
組件增量風口
新技術方能保駕護航
發力組件對于通威股份而言更多是順應光伏一體化潮流。2月9日,通威股份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供需問題解決后,涉及企業的生存則更會注重戰略布局,關注經營管理和人才儲備等方面。而在經營管理方面,通威對成本和質量的管理要求很高,生產制造一直是公司強項。全年來看,公司將持續加大組件布局,2023年產能將達到80GW。同時,公司將利用上游多晶硅與電池的優勢持續降本增效,提供更高功率、更高可靠性、更低衰減且更具性價比的產品給客戶,并通過優質服務使客戶滿意。
通威高效組件發揮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每屢光的價值
每日經濟新聞題為《n型電池響起集結號 新技術催化組件新格局》的報道中指出,光伏產業仍在高速成長,新入局者紛沓而至,尤其是組件端的競爭日益激烈。2022年下半年,通威進軍組件市場。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硅料和電池片環節勝出的通威是否能在組件江湖闖出一片天?
增量市場的競爭,終歸還是要拼技術、拼產能。對電池而言,效率的提升意味著組件功率的提升。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術官邢國強博士介紹,當前通威HJT組件66版型雙玻組件的功率已超700W,最高可達720W,銅互連技術的成功應用也大幅降低了HJT的金屬化成本。另一方面,TNC組件同樣不落下乘。以通威自產的182尺寸72版型半片組件為例,功率已經達到575W以上,相比于傳統的PERC產品功率可提升20W以上,并且擁有比PERC高10%左右的雙面率。
得益于此,通威n型TNC組件在發電增益率上更勝一籌。進入n型電池時代,各路新舊勢力加碼布局,在新技術和擴產能上一路狂奔,瞄準光伏組件增量市場。而通威TNC技術生產的高效組件已具備全面量產條件,在下一代電池路線上快馬加鞭,為其進軍組件市場保駕護航。